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 组内活动 获奖情况
网站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 武汉理工大学王涛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惠琼研究员来所进行学术交流

武汉理工大学王涛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惠琼研究员来所进行学术交流

       2023年7月14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王涛教授和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周惠琼应邀来所进行交流,并分别作了题为“有机光伏分子聚集体与光电性能调控”和“溶液法光伏器件的界面研究”的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中,王涛教授首先介绍了有机光伏分子聚集体的复杂多级结构,并揭示其调控机制并建立与光电转换过程的构效关系对制备高效稳定有机光伏电池的重要性。围绕这一方向,王涛教授展开介绍了多种物理、化学方法来调控有机半导体的多级分子聚集体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研发了热场诱导聚集调控策略,抑制强结晶有机半导体的大尺寸聚集,实现了从大聚集向小聚集的转变,拓展了吸光范围并提升了激子解离效率;发展了溶液诱导聚集调控策略,实现了光伏分子从无序聚集到有序聚集的转变,提高了吸光强度和电荷传输速率;开创了小分子纤维化聚集调控新策略,实现了光伏分子从短程聚集到长程聚集的转变,解决了短程聚集中分子间电子跃迁复合严重的科学难题,光伏器件效率达到19.4%。
       周惠琼研究员就溶液法制备的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报告。光伏器件的界面决定了激子和载流子行为、界面复合及降解等重要过程,是决定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这些界面问题会制约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由于材料或者制备方式的限制,器件内界面会存在各种问题,如界面层或活性层具有表面缺陷,活性层内各相无序共存等。本次报告介绍了周惠琼研究员等人在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研究的工作,包括提供新型界面材料改善电荷提取、优化活性层相界面提升电荷传输以及构筑半透明光伏器件促进实际应用等内容。
       报告会上,与会人员就分子聚集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及电子传输层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等具体问题与王涛教授和周惠琼研究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王涛,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材料与微电子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级青年人才。2009年获英国University of Surrey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University of Sheffield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武汉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已在Joule,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周惠琼,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于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导师:陈兴国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江雷研究员和唐智勇研究员)。之后加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Heeger教授课题组(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博后研究。2015年入选中科院人才项目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致力于溶液法光伏器件的研究,在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为Wiley出版社ChemNanoMat杂志编辑,Solar RRL杂志顾问编辑,《物理化学学报》、InfoMat以及NanoResearch等杂志青年编委。迄今为止发表文章百余篇。

通讯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印刷电子研究中心
办公电话:+86-512-6287-2769 Email:cqma2011@sinano.ac.cn
Copyright 2018 ChangQi Ma's Group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eyundns